在居民存款持續走高并破紀錄下,更多家電廠商關注的消費走勢也愈發清晰。那么,今年家電消費市場到底是會向上突破,低位中徘徊,或是突然下挫?答案變得越來越清晰。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到今年1月份,中國家庭居民存款持續走高并破紀錄,下一步大規模儲蓄又將流向何方?股市、房市,還是消費市場……
連日來,這一現象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熱議。特別是對于已經進入“用戶時代”的家電產業,眾多廠商當前最為關心、更是最關注的問題便是:居民存款走高,說明家庭用戶的購買力沒有問題,但又能靠什么力量、手段激活用戶的購買力,吸引儲蓄的流向呢?
以家電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又能否在這一輪的品質消費中搶占先機,成為各方力量聯手刺激消費的首輪獲益者?
居民儲蓄又破紀錄
最近,中國央行公布的今年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加7900億元。
此前,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的儲蓄熱情持續高漲,當年四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突破六成,創造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值。
在這一輪中國家庭居民存款大漲背后,專業人士給出的分析很明確:一是,經濟大環境和疫情影響下居民消費不振,轉向預防性儲蓄;二是,房地產的投資價值褪色以及去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引發贖回潮,相關資金加速流向居民存款賬戶。
最終,居民存款走高也讓外界確認兩個事實:一是,家庭居民的財富在增加,意味著居民的購買力穩定向上,并沒有出現任何系統性風險,只是階段性的消費購買力偏于保守和謹慎;二是,這一輪居民存款增加的外因,主要是房地產調控、疫情管控引發消費擔憂和銀行理財產品波動等外因,本質上并非家庭居民的自身收入下降等內因。
由此,這也能很好地解決困擾眾多消費市場和消費類企業的擔憂:中國的內需市場基本面很好,主力消費群體的購買力穩定。但是,下一輪的居民儲蓄又會流向哪里,股市、理財,還是品質消費?這需要相關廠商們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手段。
家電消費有力量
在一線市場上,消費信心的恢復和經濟的修復,如今成為一個事物的AB兩面。一面是經濟的修復,有助于消費信心和消費購買力的增加;另一面,消費購買力的提升,又會反哺并推動經濟的修復速度。
那么,這一輪居民存款持續增長下,儲蓄何時會釋放并成為一股新的市場消費力,以及在新的居民消費中家電換等消費又將占據多大的比重,受到多大推動?
自今年2月以來,隨著一輪春季消費市場的啟動,特別是二手房市場交易的走高,家電終端市場出現一股明顯的放量上漲。來自多地的海爾專賣店、京東家電專賣店等商家告訴家電圈,沉寂許久的家電消費又回來了,而且非常強勁。有的是新房裝修,有的是老房改造,有的則是產品淘汰。
同時,來自海爾、美的、美菱、海信、TCL等多個家電企業的消息源透露,最近一段時間的區域商家開盤,線下渠道經銷商的打款提貨熱情高漲,每場區域市場的開盤都是超額收款,超計劃提貨。
只不過,相關家電廠商還是擔心的,雖然居民存款走高是事實,但存款不等于消費力,兩者之間的轉化仍是現實的大難題。所以,這一輪家電消費熱度、家電商家提貨熱情能否維持,還是會很快在市場上出現“曇花一現”局面?接下來的家電消費力主要又來自哪里,又如何保持這種熱度?
來自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指出:2023年居民存款面臨著“搬家”的趨勢,主要方向有兩類:一是,剛需的新房購買和改善性住房更新消費;二是,家庭品質生活的剛需性消費釋放。與此同時,面向股市、銀行理財的投資可能會在低位震蕩,短期不太可能出現回暖和反彈。
在這一輪儲蓄流向的兩大趨勢下,均是利好“家電消費市場”。一是,房地產的復蘇,雖然對于家電的拉動存在6個月左右的滯后性,但基本上可以拉動下半年家電消費市場的穩步復蘇;二是,家電作為家庭品質生活的標配之一,雖然新增空間有限,但是更新換代的存量基本盤很大,這也將帶來新的機會點。
具體到家電消費市場的走勢,其實全年性的反彈、復蘇是大趨勢,但整體反彈空間有限,而且不會呈現一輪可持續性的向上大趨勢,而是階段性、周期性復蘇。由此,這對于家電廠商市場經營提出更為復雜、多元的能力考驗。那就是,在復蘇的通道中如何為企業自身的經營找到更大的空間、舞臺和機會。